雄安坤雄科創園(以下簡稱園區)是由雄安坤雄科技服務集團旗下河北雄安熙頤易達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園區建設充分依托國家、省、新區、縣大力推進創新創業、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各項政策,致力于為在孵企業和團隊提供特色孵化平臺、優良創業環境及優質服務資源,助力新區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打造全球創新高地。截至目前,園區入駐科技企業及創業項目團隊共計55家,其中國家級實驗室、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省級科研項目3個,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5家,累計服務入孵企業和各類團隊項目120余個。
園區建成運營以來,先后被認定或授予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省級備案眾創空間、雄安新區雄縣定點創業孵化基地、雄縣小型微型企業創業示范基地、省級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設示范單位、“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雄安新區賽區優秀創業服務機構等資質和榮譽。熙頤易達眾創空間2020年成為雄安新區第一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同時,園區還是雄縣高新技術企業協會會長單位、“雄安雙創聯盟”的發起單位和理事單位。園區的建設發展得到了省、新區相關部門和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作為新區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孵化平臺受到各方面的廣泛關注,近年來,人民日報、人民網、河北電視臺、雄安發布、雄州之聲等主流媒體對園區的報道20余次。
不忘初心,投身“雙創”事業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為新區內廣大民營企業的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為了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融入新區建設大計,創造企業發展新的輝煌,在深入學習領會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目標、理念、方向的基礎上,集團領導認真思考企業如何跟上新區建設發展步伐,謀劃探索企業在更高層次上的發展之道。
于是,集團決定啟動實施企業轉型改革方案,2018年5月成立了雄安新區雄縣境內首家科技服務型企業——河北雄安熙頤易達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同時確定了以“建設雄安,服務雄安”為使命的企業發展基本方針,明確了以“承接京津優質創新資源入地孵化轉化和促進新區創新創業,推動當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己任的孵化器建設任務,全面啟動了雄安熙頤易達科技孵化基地的建設工作。
對標雄安質量,園區從一開始就提出了著眼于一流標準,對標國內一流孵化器的建設要求,瞄準打造新區硬件配置規范、完善、整體運營水平優秀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目前,園區已擁有近12000平方米自有孵化面積,配備有10—120平方米的獨立辦公室70間,220多個敞開式辦公工位,并根據空間布局和企業需要提供必要的辦公設施,做到“拎包式”入駐。孵化器設有300余平方米的多功能廳1個,100平方米的企業展示廳1個,可容納50人開會或培訓的多功能會議廳1個,300余平方米的商務洽談區和茶水間等配套設施。園區實現了5G信號全覆蓋、500兆光纖全覆蓋、24小時視頻安全監控、消防滅火設施的全覆蓋,實行24小時的安保服務。
園區建設初期的運營模式以適應新區規劃建設特點的“開放空間型”為主要模式,即主要為入孵項目和企業提供創業服務物理空間、基礎設施,以及相應的孵化服務支持,幫助入駐團隊和企業降低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工作重心落在以引進北京為主的創業團隊和企業落地孵化器,吸引創新人才和創業項目,幫助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引導外地高科技企業研發、技術項目落地新區,為推動新區建設創新之城、打造創新高地貢獻孵化器力量。
園區集成各方面資源,為入孵團隊和企業建立起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咨詢、知識產權、企業授信評估、投融資、市場推廣、項目申報、科技成果對接及轉化等全方面、多維度的閉環式孵化服務支持系統,保障入孵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服務為本,完善服務體系
為了滿足入駐企業落地雄安的特殊服務需求,保障服務品質,園區運營初期,引入了部分第三方服務機構為在孵企業和團隊提供專業服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園區各項孵化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但是,伴隨入孵企業和團隊數量的增加,這種依托第三方服務機構的服務模式,在服務效率、管理便捷度、服務品質、使用成本等方面的缺陷同時逐步暴露了出來,尤其是第三方服務費用拉高了很多初創企業的費用成本。
于是園區自籌資金,整合相關業務資源,增加智能化服務投入,引入AI技術、自主創新研發服務系統,通過加強專業培訓、聯合參與等辦法,打造孵化器自主培養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為主的專業化服務團隊,為在孵企業提供專業服務。實現了所有外部資源高效的集約化整合、模塊化細分以及智能化高效管理。另一方面通過構建縱向貫穿的方式和“一崗負責到底”的服務機制,讓企業需要的各類服務和資源可以精準直達入孵企業和團隊。這一服務模式的升級,既減少了管理層級、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時優化提升了服務效率。
2019年9月,在將人力資源、商務服務、管理咨詢、市場推廣、教育培訓等業務板塊調整后,將坤雄集團的科技服務功能對接到孵化器服務模塊中,使孵化器能夠及時得到集團專業公司的配套服務支持,進一步增強了園區的專業化服務供給能力。在歷經第三方幫扶合作、自主創新研發、集團化服務保障三次升級改革后,逐步形成了目前園區相對完善、高效、低成本的創業孵化綜合配套服務體系。
因勢制宜,促進產業融合
近年來,新區規劃建設依托資源稟賦優勢、政策優勢,正在以“雄安速度”加快推進。所以,急需升級園區創新創業模式,提升區域科技孵化能級和水平,來支撐新區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助力智慧城市、創新之城建設。
鑒于此,集團公司提出了“一體兩翼”的產業布局發展路徑!耙惑w”是指坤雄科創園作為集團科技創業孵化運營主體,肩負科技型企業孵化、培育主責,承擔將入駐企業科研成果直接應用轉化輸出的功能!皟梢怼币皇峭ㄟ^與中科院、清華、北大、北交大、北理工、政法大學、河北金融學院等一流科研機構、高校的戰略合作,匯集科研院所和高校資源,形成科研資源端;二是以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為牽引,聚集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推廣、定制研發、培訓服務、產業化應用等資源,打通產學研用全流程。
實踐表明,園區通過融入集團“一體兩翼”產業布局,首先有效解決了在與域外科研資源對接的過程中出現的暫時落地難的問題,引入的科研項目成果通過園區孵化加快了落地轉化速度,部分優秀項目成果可以直接參與到新區的建設中。同時,園區充分發揮熟悉、了解本地市場和客戶需求的先天優勢,通過定制研發、以需求為導向精準孵化,提高在孵企業和項目團隊與新區智慧城市建設科研需求的匹配度,實現了孵化鏈、創新鏈、產業鏈的有機融合。
蓄勢待發,創新運營模式
新區的成立,為科技服務業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為跟上新區建設步伐,打牢孵化器發展基礎,園區提出“早預見、早轉型、早受益”的工作思路,在園區的運營模式上精雕細琢、反復打磨,逐步從最初的基礎型“開放空間型”模式,升級到 “1+6+4+N”生態鏈式模式。
“1”——以河北雄安坤雄科技服務集團為生態導向運營主體,以孵化器園區為載體。
“6”——以集團公司為中心構建“人、財、物、產、銷、研”六大資源體系,向孵化器園區輻射輸送創新創業孵化服務資源和條件。
“4”——以孵化器園區為載體,嚴格遵循雄安新區產業準入正面清單,聚焦智慧硬件研發應用、虛擬現實(VR/AR)、人工智能(AI)、5G+大數據云計算及網絡數據安全等四大主要孵化領域。
“N”——以科創園為依托,結合入孵企業的科研方向及主營業務和發展方向衍生出的其他業務范圍,作為集團“一體兩翼”的衍生業務板塊,通過對入孵企業的科技轉化應用和深入孵化,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衍生和輻射更多行業、產業,拓展形成衍生業務事業群體系板塊。目前主要業務已涵蓋軟件評測、信息咨詢、環境檢測、智慧化供應鏈科技服務、路橋基建及后期養護工程中科技應用等領域。
“1+6+4+N”運營模式的推行,幫助園區適應雄安新區起步建設階段對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的要求,使進入園區的在孵企業能夠安心創業、健康成長。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園區在第一時間向在孵企業和團隊提供幫助,落實加強防控、做好復工復產的各項措施。連續兩次發出倡議,安排企業開展網絡辦公,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積極募集資金、物資支援一線抗疫防疫工作,為園區企業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服務。疫情期間,園區服務團隊克服困難,通過網絡辦公,幫助園區8家企業和團隊及時完成了2020年省級科技項目的申報工作。
初顯成效,科技孵化見成果
2019年度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創業服務技術集成研發與應用示范”項目在經過層層篩選后,園區入選成為直接參與該項目課題研究的全國9家孵化器平臺之一,也是新區唯一一家入選單位。其中園區承擔該課題的第五任務——“面向典型服務機構和高新區應用示范”。此項課題的研發成果不僅直接應用于園區的智慧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孵化器的整體運營管理水平,同時還將為未來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建設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示范作用。
目前,園區吸引中高級科研人才27人,碩士38人、博士及以上學歷12人。在孵企業和團隊擁有有效知識產權數47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外國專利2項。部分在孵企業研發的項目和產品在各類大賽和成果轉化應用中脫穎而出。
在孵企業河北雄安張氏丹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蘆葦基超疏水型氣凝膠抗菌材料”項目,榮獲第九屆中國(河北)青年創業創新大賽暨第七屆“創青春”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河北省決賽金獎。
河北雄安萬網科技有限公司的VR/AR研究項目在2020年“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榮獲河北省優秀獎,同時園區也被新區相關部門授予“雄安新區賽區優秀創業服務機構”。
園區與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北斗航空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多旋翼無人機城市高層火箭式干粉滅火彈滅火系統研究”項目,2020年6月16日被河北省科技廳正式立項為“2020年河北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第六批)”。項目研究成果將在城市高層建筑物消防應急滅火和新區千年秀林的日常管理巡查及應急滅火中,發揮科技項目的支撐作用。
園區整合中國聯通產業研究院、中國聯通(河北公司)5G硬件資源,聯合北京萬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康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軟件應用資源,共同研發實施的“智慧課堂綜合管理應用系統”項目,經過孵化已經進入推廣實施階段。2020年2月率先在新區白洋淀高級中學推廣實施,受到了師生的歡迎和認可。
園區聯合天津職業技術學院聯合研發的“無人船水域水質檢測綜合應用系統”項目,目前已經進入應用實施階段,擬承擔新區白洋淀水域水質監測任務。
不負韶華,為千年大計貢獻孵化器力量
在總結近年來園區建設發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聚焦新區科技創新發展目標,園區著眼于下一步發展,推出了“形式上由傳統孵化基地向VR線上產業園升級,功能上由傳統孵化器職能向科技加速器職能升級,模式上由傳統孵化運營模式向產業生態模式升級的”全新發展戰略。
千年大計,未來可期!坤雄人將不忘初心,牢牢把握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在孵化器建設中緊貼雄安新區整體戰略定位,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早日將園區建成新區科創產業加速器、智慧生態型區域創新平臺,為雄安新區創新驅動發展做出孵化器應有的貢獻。